氣管切開術(簡稱氣切)是常見的生命搶救措施之一,但是氣切大大改變了患者氣道阻力、聲門下壓、咳嗽反射以及喉抬升幅度等吞嚥功能而易致誤吸。據估計,43%~83% 的氣切患者有吞嚥障礙,尤其當氣切和管飼並存時,誤吸發生率顯著增高可達88.9%。吞嚥造影檢查是診斷吞嚥障礙的“金標準”,對評定誤吸有決定性作用,但因要求患者保持坐位、配合度好、轉運費時費力、檢查時間長等原因,給臨床實際工作帶來困難。本文報導2 例氣切患者採用染料試驗(bluedye test BDT) 進行吞嚥誤吸篩查,並作為氣管套管堵管拔管與行經口進食訓練指標之一,效果較好,報導如下
心房顫動(房顫,atrial fibrillation)是肺靜脈起源的異位興奮病灶觸發、驅動及維持為主要病理生理機制的心律失常。作為臨床常見的心律失常,心房顫動為患者帶來主要危害為房顫相關卒中和心力衰竭,其對應的抗凝治療及節律控制是改善房顫患者預後及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以房顫經皮導管射頻消融(catheter ablation, CA) 手術為抗心律失常藥物(antiarrhythmic drug, AAD) 治療以外房顫節律控制的治療方案,亦是房顫診療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近20多年來,隨着導管技術的不斷完善、對房顫發生及維持機制的深入探討,CA 技術從最初的心房內線性消融發展至今針對肺靜脈觸發灶的三維標測指導下環肺靜脈導管消融電隔離,已成為當代成熟的心臟射頻消融手術,常見術式有環肺靜脈隔離術(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CPVI) 和冷凍球囊導管消融(cryoballoon ablation, 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