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12-31
  

  • 全选
    |
    臨床研究
  • 曾媛芳, 王康明, 張宇, 鄧光輝, 陳子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對比分析腕關節鏡與小切口手術治療(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 的優缺點。 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骨科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兩年中符合納入標準的單側腕管綜合症患者,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腕關節鏡與小切口兩組,隨訪至少13 週,記錄兩組切口長度、手術時長、住院時間、術後復工時間、手術併發症、以及術後2 週、6 週、13 週疼痛評分及兩點辨别覺數據, 進行統計學分析後作出療效及安全性評定。 結果 48 例單側腕管綜合症患者,25例腕關節鏡組在切口長度、手術時長、住院時間、術後復工時間上均明顯優於23 例小切口組,兩組均未見術後出血、血腫、神經損傷、復發、神經瘤、手或腕部肌肉異常等併發症;術後2週疼痛評分提示腕關節鏡組優於小切口組,兩組術後6週、13週疼痛評分以及術後2週、6週、13週的兩點辨别覺,均無統計學差異。 結論 腕關節鏡治療腕管綜合征具有療效確切、創傷小、併發症少、恢復時間短等優點,值得推廣,但對術者手術技巧有較高要求,且仍具一定治療局限性。
  • 廖挺, 黃宇鑫, 黃登輝, 馬春林, 蔣霞
    鏡湖醫學. 2024, 24(2): 9-11.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較經橈動脈(經橈)與經股動脈(經股)兩組入路進行腦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病人滿意度。 方法 對2021年6~20235月之間本院腦血管造影病人隨機分組,進行經股或經橈入路腦血管造影,首要終點是達到預設造影目的非劣效性設計,次要終點是併發症發生率及病人滿意度。 結果 參與研究的病例共283例,其中144例經橈,139例經股。達到首要終點的分别是96.5% 及98.5%,證實經橈入路成功率不劣於經股入路。在次要終點上,兩組輕微併發症發生率相似,但經橈有顯著更短的術後恢復時間。在對其中先後接受過兩種入路造影的86 例病人的造影結果及滿意度分析上,經橈有更高的滿意度和接受度。 結論 經橈及經股兩種入路進行腦血管造影,都能夠有效及安全地完成造影目的,病人有更強的意願選擇經橈動脈入路。研究結果證實了經橈可以作為腦血管造影的首選入路。
  • 鄭巍, 蔡雅瑩, 劉嘉鋒, 關永為, 黃麗華, 陳泰業
    鏡湖醫學. 2024, 24(2): 12-16.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本院2018 年11 月~2022 年11 月的精液檢查報告,評估精液常規(Semen analysis, SA)及精子質量分析結果(Semen morphology analysis, SMA),指導輔助生殖技術的選擇。 方法 依據WHO精液常規檢查標準分出精液達標與未達標;分析不同SA和SMA 行體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及顯微授精(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的體外受精率。 結果 3090 例SA中,達標1972 (63.82%),平均年齡37.35 歲,平均精子總數314.61×10 6,前向運動百分率45%,不動精子百分率35%;不達標1118 (36.18%),平均年齡31.33 歲,平均精子總數136.30×10 6,前向運動百分率18%,不動精子百分率55%SMA750 份,達標333 份,佔比44.40%,平均年齡 35.11 歲;輕度異常228 例,佔比30.40%,平均年齡35.09 歲;嚴重異常189 例,佔比25.2%,平均年齡3 6.48 歲。SMA 正常和輕微異常的總受精率無顯著差别,但是均顯著高於SMA 嚴重異常患者。SMA 正常患者的I VF 正常受精率顯著高於SMA 輕微異常患者。接受ICSI 治療的各組間總受精率和正常受精率無顯著性差異。 結論 SA 及SMA 是評價男性生育力的重要指標,精子形態異常是造成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SA 可以輔助男性不育症的診斷,而SMA 可對男性不育患者輔助生殖技術的選擇提供參考。
  • 孫麗麗, 關峰, 張帆, 陳藝華
    鏡湖醫學. 2024, 24(2): 17-20.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討人類白細胞抗原G (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G ) 在卵巢漿液性癌(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 SOC ) 組織中的表達與患者預後的關係。 方法 回顧性分析SOC 患者臨床及病理資料,免疫組化法檢測SOC 組織中HLA - G 表達情況,並分析其與臨床病理特徵及預後的關係。結果 HLA-G蛋白陽性率在SOC 癌組織(77.08%)中顯著高於癌旁組織(6.25%)94.44%HLA-G低表達組卵巢癌患者臨床病理分期是III-IV 期,與HLA-G高表達組患者臨床病理分期比較,有統計學差異。HLA - G 低表達組平均生存時間62.77 ± 7.82 月,HLA - G 高表達組平均生存時間92.13 ± 15.2月。Kaplan - Meier 生存分析顯示HLA- G 高表達組5 年的生存率為75%,高於HLA - G 低表達組的5年生存率52%,但無統計學差異。Cox 回歸分析顯示,化療耐藥( HR= 10.700, 95%CI = 3.433~33.349, P = 0.000 ) 是SOC 患者不良預後的預測因子,而HLA - G 高表達( HR = 0.132, 95%CI = 0.035~1.098, P = 0.045 ) 是保護性因素。 結論 與正常組織相比HLA - G在SOC 中表達較高。HLA - G 在晚期SOC組織中比早期者表達量低,但其表達量與病理分級無關。HLA - G 低表達的SOC 患者預後更差,這可能與化療耐藥有關。
  • 李純科, 洪宇, 梁海琪, 陳清葉, 宋粵玲, 薛穎文
    鏡湖醫學. 2024, 24(2): 21-24.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討血清糖類抗原125 (CA125)、血清人附睾蛋白4 (HE4) 水準及卵巢癌惡性風險模型指數(ROMA) 與絕經後子宮內膜癌(EC) 患者臨床病理特徵的關係。 方法 選取2016 年6月~2022 月間在本院婦產科住院行全面分期手術的絕經後EC 患者,術前檢測患者血清 CA125、HE4,並計算ROMA 指數,詳細記錄臨床資料及術後病理結果。 結果 共納入絕經後EC患者57例,其中子宮內膜樣EC 47例,非子宮內膜樣EC10例;子宮內膜樣EC患者CA125HE4及 ROMA 指數與非子宮內膜樣EC 患者相比,無明顯異常(P>0.05);子宮內膜樣EC 患者中,CA125 HE4ROMA 隨腫瘤細胞分化的升級而升高,但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 >0.05);CA125HE4 ROMA 在腫瘤浸潤肌層不同深度的患者之間無明顯異常(P >0.05);存在脈管浸潤或淋巴結轉移的患者CA125HE4ROMA 較陰性患者升高,但僅CA125ROMA 在淋巴結轉移與未轉移患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結論 血清CA125 及ROMA 指數與絕經後子宮內膜樣(EC)臨床病理特徵關係密切,可作為患者術前評估淋巴結轉移風險的輔助指標。
  • 經驗交流
  • 梁海琪, 曾偉科, 馬春林, 李純科, 陳清葉, 侯鈴旋, 洪宇
    鏡湖醫學. 2024, 24(2): 25-28.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評估術前磁共振成像(MRI) 檢查在子宮內膜癌患者行盆腔淋巴結清掃(PLND)決策中的作用。 方法 納入2016 年1 月~2024 年3 月間在本院婦產科住院行手術治療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收集臨床資料,以術後病理結果為金標準,評估術前MRI 檢查對子宮肌層浸潤和盆腔淋巴結轉移的診斷效果。 結果 共納入84 例,MRI 評估子宮深肌層浸潤(MI≥50%) 的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率分别為60.7%, 91.1% 和81.0%, MRI 評估盆腔淋巴結轉移的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率分别為27.3%, 89.3% 和79.1%。當以MRI 檢查提示子宮深肌層浸潤、盆腔淋巴結轉移或兩者聯合來預測病理診斷盆腔淋巴結轉移時,MRI 提示深肌層浸潤作為預測指標的Youden 指數最大,為0.495。 結論 在本院,與單獨依據MRI 診斷盆腔淋巴結轉移相比,根據MRI 診斷深肌層浸潤 (MI≥50%) 而行選擇性PLND 是更為可靠的術前評估方案。
  • 肖剛, 葉玉清, 韋潔貞, 冼麗芳, 古杰鳴
    鏡湖醫學. 2024, 24(2): 29-30.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討IgG4 相關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 IgG4-RD) 的臨床病理特點,免疫表型,加強臨床和病理醫生對本病的認識。 方法 分析15 例IgG4-RD 的臨床特點及病理改變,並複習相關文獻。 結果 15 例IgG4-RD 平均年齡66 歲,男女比7 : 3。發病部位分别為頜下腺(6例),腮腺(2 例),淋巴結(5 例),肺(1 例)、睾丸(1 例)。病理改變表現為間質硬化伴較多IgG4 陽性的漿細胞浸潤。 結論 IgG4-RD 是少見的疾病,無特異的臨床表現,明確診斷有賴於病理活檢和免疫組織化學。
  • 梁繼飛, 李峻, 林寧, 劉紫依
    鏡湖醫學. 2024, 24(2): 31-32.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總結臍帶真結的二維超聲聯合三維高分辨血流成像的超聲特徵。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10~202210月經產後證實的臍帶真結的產前二維超聲及三維高分辨血流成像的聲像圖特徵。 結果 6 例均為單胎妊娠,足月剖宮產,6 例產後證實為單個臍帶真結。產前超聲表現為臍帶真結位於胎兒頸旁,臍帶局部呈結狀改變,臍帶血管自一側進入結內經旋轉、纏繞後從另一側穿出,形態固定,動態觀察及複查時結部形態無改變。 結論 臍帶真結的超聲表現有一定特徵性,熟悉其聲像圖特徵有助於鑒别臍帶真結與假結及其他臍帶形態異常。
  • 簡佩君, 霍煜惠, 葉一蓮, 楊咏山, 陳苑琪
    鏡湖醫學. 2024, 24(2): 33-35.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總結本院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 PPHN) 的臨床特點及轉歸,並對目前最新治療進展進行綜述。 方法 回顧分析2016 年1 月~2020年5 月間NICU 處理的PPHN 的臨床表現、治療經過及預後。 結果 共14 例PPHN,發生率為活嬰的0.95 / 1000,高危因素以剖腹產佔最多(共10 例),死亡率與發達國家相當。 結論 本院所使用的方法均合符目前PPHN 的指引,在早期識别高危兒並進行密切的臨床及心臟超聲監測,是搶救新生兒成功的重要因素。
  • 錢曉暉, 冼東鋒, 李濤
    鏡湖醫學. 2024, 24(2): 36-38.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較兩種氧流量的高流量氧氣鼻導管通氣(HFNC) 對靜脈麻醉下行內視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 的高齡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 方法 擬行2021 年1月~2022 年3月ERCP高齡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低流量組(n=28) 患者行氧流量20L / min HFNC;高流量組(n=30) 病人行氧流量40L / min HFNC。兩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靶控輸注複合芬太尼靜脈麻醉。記錄患者術前及麻醉誘導後45min的靜脈氧分壓(PvO2)、靜脈二氧化碳分壓(PvCO2)pH 值,比較同一時間點組間差異及不同時間點組內差異,並比較兩組患者SpO2低於 95%、需要氣道干預及患者體動致手術中斷的發生率。 結果 58例同一時間點兩組間PvO2PvCO2pH 值比較未見統計學差異。不同時間點組內比較,低流量組患者麻醉誘導後45min 的PvO2PvCO2pH 值與術前比較無統計學差異;高流量組患者麻醉誘導後45min PvO2PvCO2較術前顯著升高,pH 值較術前顯著降低(P <0.05)。兩組患者丙泊酚用藥量無統計學差異。兩組患者手術過程中SpO2低於95%、需要氣道干預及患者體動致手術中斷的發生率無統計學差異。 結論 20L/ min HFNC 用於靜脈麻醉下行 ERCP 的高齡患者45min內能保證患者足夠氧供,同時不引起二氧化碳蓄積。
  • 蘇玲敏, 李文俊, 何澄幫, 洪偉君, 梁俊鏗
    鏡湖醫學. 2024, 24(2): 39-43.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顧緊急醫療小組(medical emergency team, MET) 成立後院內心跳呼吸驟停(in-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HCA) 救治成效,為改進工作流程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 方法 收集分析2020年7 月~2023 年6 月期間本院MET的啟動情況,包括啟動時間、地點、病人的臨床資料、搶救情況及成功率。 結果 共收集病例82 例,其中第1 14 例,第2 26 例,第3 42 例,男性50 例(佔61%),女性32 例(佔39%),平均年齡75.5 ± 16.7 歲,年齡最小24 歲, 最大97 歲。啟動時段中非行政辦公時間佔67.1%。啟動地點以病房為主,佔70.7%,啟動科室中以內科為主,佔 64.6%,啟動MET 的患者中需行胸外按壓56 例,佔68.3%,氣管插管52 例(佔63.4%),除顫18例(佔22%)。MET啟動後到場時間平均3±1分鐘,搶救時長平均29±17 分鐘。搶救結果中30例死亡,成功搶救52例,佔63.4%IHCA患者搶救期間家屬接受不進行心肺復甦(do-not-attempt CPR, DNACPR) 11 例,佔19.6%,排除DNACPR 患者後,MET 小組救治的IHCA 患者搶救成功率55.6%,死亡率44.4%30 天死亡率60%,其中年齡分組中以> 80 歲的死亡率明顯升高。 結論 MET 能對院內心跳呼吸驟停提供及時有效的救治支援,但老年患者大部份預後欠佳。
  • 王婷, 陳映武, 劉中良
    鏡湖醫學. 2024, 24(2): 44-48.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討本院COVID -19 感染住院且未接受插管治療患者的吞嚥困難特點及疾病轉歸。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 年12 月~2023 年2 月轉診至本院康復科進行吞嚥評估和康復的SARS - CoV-2 首次感染住院患者,經吞嚥評估分為吞嚥障礙組及正常組,觀察患者特徵、出院前及3個月後隨訪時患者的飲食情況。 結果 (1) 有52 名患者(80%) 在進食不同質地食物中出現吞嚥困難;(2) 46 例患者需要留置胃管,平均留置時間為17.82 天;(3) 3 個月後隨訪時全部患者均拔除胃管,但仍有3名患者在液體稠度中存在吞嚥困難;(4) 存在吞嚥困難的患者比非吞嚥困難的患者更年長(P <0.05),且有更多既往呼吸道疾病(P <0.05),譫妄患者更容易出現吞嚥困難(P <0.05);而性别、吸煙習慣以及住院期間氧療的需要對吞嚥困難的發生沒有顯著影響(P>0.05)(5) 將容積-黏度吞嚥測試(Volume Viscosity Swallow Test, V-VST) V-VST 的陽性結果與改良曼恩吞嚥能力評估量表 (Modified Mann Assessment Swallowing Ability, MMASA) 評分結果進行比較,MMASA 預測吞嚥困難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高,分别為96.15% (95% CI : 84.07%~99.84%)和100% (95% CI : 87.92%~100.00%)。 結論 COVID -19 感染的非插管患者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吞嚥障礙,可能會對患者COVID -19中恢復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而標準化的床邊評估方案有助於及時發現吞嚥困難並最大程度地降低傳播感染的風險。
  • 何兆滿, 張兆嫻, 陳迪暉, 楊世彥, 陳嘉傑
    鏡湖醫學. 2024, 24(2): 49-52.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本院入院患者因藥物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相關的入院發生率及其相關因素。 方法 本文採用回顧性分析,收集由2023 年4 月~2023 年9 月期間非計劃性入院以及符合其他納入標準的成年患者之數據,由兩名臨床藥師採集患者的基本資料,並評估所有可疑藥物不良反應的因果關係、類型、嚴重性和可避免性,使用Logistic 迴歸分析評估入院時發生的藥物不良反應的相關因素。 結果 納入研究的患者共4919 名,54.7% 為女性,平均年齡為64.8 ± 19.3 歲。其中228 名為入院時出現ADRs 的患者,發生率為4.6%,而因ADRs 導致入院則有151 名,發生率為3.1%。當中發現ADRs 事件共242 例,涉及藥物出現次數為278 次。服用藥物種類大於等於5 種和合併糖尿病為ADRs 多因素分析中關鍵因子。211 名入院時出現ADRs 的患者主要於內科病區接受治療,佔92.5%。最常見的ADRs 是出血/ INR異常(29.8%) 及電解質紊亂 (13.6%),而引起ADRs 的最常見藥物種類為心血管系統藥物(29.5%) 及血液和造血系統(27.0%)。結論 本研究分析了ADRs入院發生率及相關影響因素以及與多重疾病和多重藥物治療的關係,為臨床預測及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提供參考。
  • 病例報告
  • 黃雄超
    鏡湖醫學. 2024, 24(2): 53-54.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 RAML) 又稱腎錯構瘤,起病隱匿,出現症狀時往往合併破裂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在急診以腰痛為主訴的泌尿系疾病患者常見病因為泌尿系結石,RAML 容易漏診或誤診。本文報導 1 例RAML 患者。
  • 潘慧
    鏡湖醫學. 2024, 24(2): 55-55.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顱壓綜合症是指蛛網膜下腔腦脊液壓力低於 0.59KPa (60mmHg),以體位性頭痛為特徵的臨床綜合症,立位時加重,臥位時減輕,一般頭痛變化出現在體位變化後15 分鐘以內,本文報導1例如下。
  • 葉柳虹, 李峻
    鏡湖醫學. 2024, 24(2): 56-57.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A
  • 柯于梵, 劉書雷, 馬曉茵
    鏡湖醫學. 2024, 24(2): 58-59.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妊娠相關自發性冠狀動脈夾層(pregnancy-associated apontaneous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P-SCAD) 在臨床較罕見,是妊娠相關急性心肌梗死(pregnancy-associa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MI) 重要病因之一。本文報導1 例 PAMI 介紹如下。
  • 何經緯
    鏡湖醫學. 2024, 24(2): 60-60.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門急診常常有患者因頭暈、眩暈就診,病因較多且涉及多個學科,作為首診醫生需從患者的病史及體格檢查中得出初步的診斷方向,必要時安排相關檢查明確診斷。腦膜瘤的臨床表現取決於其位置和大小,以頭暈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並不多見。現報告1 例。
  • 陳智宏, 梁雅晶, 黃海山
    鏡湖醫學. 2024, 24(2): 61-61.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帶狀疱疹併發急性假性腸梗阻,又稱Ogilvie綜合征,臨床報導多見於老年人,表現為結腸梗阻的症狀和體征,但無腸道器質性病變。其病症與機械性腸梗阻不容易區别,易漏診。本院於2022 2 月診治1 例中年帶狀疱疹併發急性假性腸梗阻患者,結合相關文獻分析如下。
  • 中醫專欄
  • 黃卓健, 申堅
    鏡湖醫學. 2024, 24(2): 62-63.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頸性眩暈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中醫正骨手法治療頸性眩暈有一定的優勢及特點,本文就其手法治療頸性眩暈的特點及和作用機制作出探討分析。
  • 李杰能, 申堅, 黃卓健
    鏡湖醫學. 2024, 24(2): 64-65.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兒童寰樞關節脫位治療上大部份可採取保守治療,常規牽引治療是最常用的保守治療方法,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們採取中醫手法複位成功治療1 例外傷性寰關節脫位的患兒,結合相關文獻資料,探討本病的治療現狀與中醫手法治療優勢特點。
  • 護理專欄
  • 蕭詠詩, 曾秀梅, 張雲
    鏡湖醫學. 2024, 24(2): 66-70.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瞭解澳門某醫院護士對預防壓傷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現況,探討護士社會人口學特性、自覺工作環境對壓傷發生之因素於預防壓傷行為之差異,以及預防壓傷知識、態度及行為間之相關性。 方法 透過橫斷面研究及結構式調查問卷進行相關資料收集。 結果 本研究共收集得213 份有效問卷,澳門某醫院護士對預防壓傷知識整體平均分為70%,預防壓傷態度及行為整體平均分為77.20% 及76.80%;工作科别與近一年是否閱讀過壓傷相關文獻,在護士預防壓傷行為上有顯著差異;護士預防壓傷知識、態度及行為之間呈顯著正相關。 結論 澳門某醫院護士對預防壓傷知識屬於略差的狀況;預防壓傷態度及行為屬於尚可的狀況。因此,建議全面加強護士壓傷在職培訓、制定評估機制及增加相關資源,以加強護士對預防壓傷知識、態度及行為,提升壓傷預防及照護之護理品質。
  • 梁銘詩, 毛愛妹
    鏡湖醫學. 2024, 24(2): 71-75.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瞭解澳門地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現況,並探討其影響因素。 方法 採用橫斷面調查研究,研究對象為2020 年12 月~2021 年2 月在澳門最大的血液透析中心,納入標準以動靜脈內瘻為血管通路進行維持性透析治療患者。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對患者進行調查。採用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等,檢驗人口統計學因素以及疾病相關因素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在單因素分析基礎上採用多元線性回歸進一步分析自我管理影響因素。 結果 185 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參與調查,其自我管理狀況平均為40.94 ± 8.21 分(總分80)。透析年限、透析頻率、併發症等疾病相關因素對自我管理水平影響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年齡大、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的患者,其自我管理行為狀況較差(P < 0.05),這三種因素可解釋總變異的31.0%。結論 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處於較低水平,並受患者個人生理以及社會因素影響,護理人員須制定個體化、針對性干預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常。
  • 設備與技術
  • 余偉成, 黃倩華, 王怡, 李俊玲
    鏡湖醫學. 2024, 24(2): 76-79.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檢測探討澳門地區兒童特異性過敏原檢測的結果分佈及其規律,為預防過敏性疾病提供科學依據。 方法 收集20221 月~12 月在本院進行過敏原血清學測試的兒童案例,共有173 例食物性過敏原組合與239 例吸入性過敏原組合,對各項過敏原的陽性率進行統計分析,瞭解兒童過敏的性别、年齡層和季節性分佈及流行特徵。 結果 食物性過敏原陽性率56.65%,吸入性過敏原陽性率70.29%。食物性過敏原(海鮮肉類)組合陽性率前三位為蛋白、牛奶、三文魚,食物性過敏原(水果堅果類)組合陽性率前三位為燕麥、奇異果、花生;吸入性過敏原陽性率前三位為歐洲屋塵蟎、家蠶蛾、貓毛皮屑。吸入性過敏原的陽性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而食物性過敏原的陽性率隨年齡的增高而降低,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 不同年齡組中過敏原陽性率有差異,及早瞭解兒童的過敏原分佈特徵,可有效地做好預防和早期干預,對過敏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 彭靜嫻, 朱海珊
    鏡湖醫學. 2024, 24(2): 80-82.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腦膠質瘤是成人最常見的腦腫瘤,由於腫瘤是侵潤性生長,與腦組織無明確分界,侵襲性強,所以難以徹底切除,手術治療的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切除腫瘤CT MRI 是目前診斷和術後復查的主要檢查方法,但其對腫瘤邊緣組織和手術殘存組織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仍存在不足,特别是與手術區域的水腫和其後的膠質增生的區别還存在困難。隨着醯胺質子轉移成像(APT)技術的出現,可以較好地解决這一難題。本文報導通過開發使用APT 技術在例腦膠質瘤檢查中的應用,技術成熟,診斷效果良好。
  • 醫學教育
  • 盧正烽, 馬學章
    鏡湖醫學. 2024, 24(2): 83-86.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善醫院的人文關懷需從品質管理、專業教育與人文關懷持續發展、個人修養三管齊下地持續優化。品質管理優化包括人員、設備設施、服務提供、規章制度與工作流程、提供友善的環境、監察員工表現等。專業教育與人文關懷持續發展分為初階訓練(溝通技巧和禮儀、將醫學知識與溝通技巧結合)、進階訓練(提升情緒智商和培養同理心、特殊場景的處理、生死教育)、持續發展及監控教育成效三階系統。個人的自我修養和成長,強調對既定目標的堅持、自我評價和追求以積極的思維不斷提高溝通能力。
  • 李衛平
    鏡湖醫學. 2024, 24(2): 87-88.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醫生的工作直接關聯着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面對着被病痛折磨的靈魂。患者踏入醫院大門,最渴望的是醫生的幫助與理解。這不僅僅是表面的同情與關懷,更需要醫生設身處地的共情能力。善良,作為醫生內心的自然流露,無需刻意張揚,卻能讓患者深切感受到溫暖與安心。它是一種無私的愛心,一種不加思索的自然而然的利他行為。
  • 綜述
  • 關永為, 黃麗華, 鄭巍
    鏡湖醫學. 2024, 24(2): 89-93.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 嚴重影響個人健康及社會發展。 COVID-19 病毒主要侵襲呼吸道黏膜上皮,導致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礙、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在疫情得到滿意控制後,社會重新運作,不少感染COVID-19 後的男性患者因各種性功能障礙求醫。已有的研究指出,COVID-19 感染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的原因包含心理性及器質性病變。內地對有關報導相對較少,本文比對國內外文獻,探討COVID-19 與男性性功能障礙的原因及可能發病機制並作總結。
  • 鄭婷
    鏡湖醫學. 2024, 24(2): 94-98. https://doi.org/10.12408/j.issn2223-4462.2024.0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A